“鞠躬尽瘁”,意指不顾劳苦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形容人们小心谨慎,竭尽全力去效劳,直至生命终结。这个成语出自晋代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
与此同时,控制着四川地区的刘备也宣布登基,被称为蜀汉的“先主”。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并定都于成都。
这样,包括江南的东吴在内,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历史上称他为“后主”。诸葛亮继续担任丞相,并被封为“武乡侯”,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
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合东吴抗击魏国。他一方面与东吴结盟,另一方面南征孟获,平定南中各郡,以消除内部的威胁。之后,他开始积极准备北伐魏国。
出征前,他曾上表给后主,力劝刘禅听取忠诚的建议,任用贤臣,远离小人,这便是流传千古的《前出师表》。
然而,这次北伐未能成功,诸葛亮只得暂时带兵退回蜀中。之后,他再次启动北伐计划,尽管遭到一些官员的强烈反对。
诸葛亮因此再次上表,阐述了蜀汉与曹魏势不两立,必须北伐的理由,即《后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