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候简单的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场景,意思却千差万别。好比豆腐,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美食,Q弹有光泽的外表,细腻清香、滑嫩嫩的口感,可煎可炸可煲汤,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而“吃豆腐”意思不止在单纯的吃食这一层,在日常生活里,它更多的是代表占人便宜的意思,即当调戏异性、耍流氓,占异性便宜时,往往会说成“吃豆腐”,这是为什么呢?又是怎么来的?
关于豆腐的起源,相传,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岂料,丹没炼成,反倒是无意中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
豆腐问世不久后,很快成为民间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小吃,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边划成小块边吃。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渐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豆腐快餐店。
对于“吃豆腐”,当时就有一种说法:
那时候豆腐店大多是夫妻合开的,丈夫半夜起来磨豆腐,白天由妻子卖豆腐。当时,长安街上有对夫妻开了一家豆腐店,老板娘以豆腐为常食,自然生得细皮嫩肉,漂亮又风情万种,人称“豆腐西施”。为招揽客户,老板娘也是利用自己的颜值效应,时不时卖弄下风情,吸引了周边一大批男人前来光顾,他们以“吃豆腐”为由,每次到豆腐店,调戏一番“豆腐西施”,有的甚至还动手动脚,趁机占一下便宜。
长此以往,吃醋的老婆们就不乐意了,每次丈夫又偷摸出去时,她们便会大声训斥道:“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此后,“吃豆腐”便成为了占女人便宜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古时候办丧事有吃豆腐的习惯。丧家准备的饭菜中必有豆腐,所以前去丧家吊唁、吃饭就叫“吃豆腐”或“吃豆腐饭”。
据传,在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他们会请一些人来帮忙。到吃饭的时候,主人就会在院里或者门前的空地处摆上几张桌子,端上饭菜给前来吊唁、帮忙的乡亲们吃。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单、朴素,大多以白色系、豆腐为主。有些去帮忙的乡亲因为忌讳,不会说是去帮忙处理丧事的,而是说成去“吃豆腐饭”。
每当用餐时,总会有许多游手好闲、不帮忙干活的人去蹭吃蹭喝,即使主人知道,但大丧之日也不好发货,只能任他们“白嫖”,久而久之,“吃豆腐”就有占人便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