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双柑”出自唐代冯贽所作的《云仙杂记·俗耳针砭诗肠鼓吹》引《高隐外书》:“ 戴顒 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鸝声。’”
译文:戴颙带着一斗酒和两颗黄柑入山游玩,人们问他欲往何处,他回道:要去山里听黄鹂鸣叫声。
后世将“斗酒双柑”一词寓意为春日胜游。其实不止“斗酒双柑”不止代表春日出游是欢喜雀跃的的心情,更是文人酒兴、雅兴、诗兴结合的最佳案例。
正若明代文人陈所闻在《驻马听·赠罗罗浮》曲中倒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不羡荣名,爱的是斗酒双柑听鸟声。”携美酒入山林,还有芬芳柑橘和婉转鸟鸣佐酒,可谓悠闲雅致至极。
如此说来,“斗酒双柑”中的酒代表了一种闲适雀跃,远离尘嚣的舒适感。
此外除了酒,“斗酒双柑”中的柑也是酿酒的好果子。
《晏子使楚》中有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枳又叫枸橘,是芸香科的植物。它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多刺,叶是三小片的复叶,花白色,果实球形。叶和果实均供药用。中药上将未成熟的枳、枸橼等果实叫枳实;成熟的枳、枸橼等果实叫枳壳。
淮北的枳多用作为药用,而生于淮北的橘,则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
橘又称为柑橘、柑。原产地中国,数千年的栽培历史不能说清楚具体位置。由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橘子在荷兰、德国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中国是橘子果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中秋国庆已过,立冬已至,正是吃柑橘的好季节。然柑橘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更何况橘属温性食物,易上火,所以不能多吃。
不能多吃,用来酿酒更佳。
柑橘味道甘甜,水分很多,是一种上佳的酿酒原料。一般来说,桔子酒的酒精含量比较低,但是营养价值却比较高,对身体的方方面面有积极的影响。
1、舒缓郁结胀气
橘子酒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一些胀气的症状,比如说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症,橘子酒能够起到通气的作用。
2、疏络止血
橘酒中有一种物质叫做维生素P,它有通络的作用,对于淤血肿痛的情况,可以经常饮用桔子酒来改变这种情况。
3、镇痛
橘子酒还有镇痛的效果,是天然的镇痛剂,如果病人出现身体上的疼痛,比如说乳痛,都可以饮用桔子酒来改善。
4、祛脂降压
橘子酒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消耗体内脂肪,预防和减少脂肪的堆积。此外,橘子中含有比较丰富的钾、维生素、钙等微量元素,对于高血压是比较适合的。
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钠水潴留,而橘子酒的摄入增加有助于钾的摄入,从而改善体内钠水潴留,维持血液中微量元素平衡。
古代|橘子酒
柑橘酿酒也是古人的一大发明,属果酒。
从汉唐至明清的有关文献记载来看,从汉唐至明清的有关文献记载来看,中国果酒不仅品类繁多,而且绵延千载而不绝。
宋代苏轼有《洞庭春色赋》一首,他在这一篇赋的序言中写道:“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序言中提及的“安定郡王”就是苏轼好友赵德麟之父。
赵德麟(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元孙,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为德麟,后袭封为安定郡王)与苏轼交往甚密,曾将其父亲手酿制的柑酒送给苏轼品尝。苏轼品尝过后,便写下了著名的《洞庭春色赋》。
此后,赵德麟多次送黄柑酒给苏轼,苏轼也多次写诗回赠,答谢赵德麟的好意。如在《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中就多次夸赞黄柑酒的滋味:“偶逢白隋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千花未分出梅余,遣雪摧残计已疏。”
也正是由于苏轼的不吝夸赞,使得黄柑酒在历史上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如明末清初诗人尤侗便在《满庭芳其二·游娄东张氏园》中写道:“羁栖客、苦无柑酒,独坐吊残春。”羁旅之客,无酒无友,内心孤凄可见一斑。
黄柑酒之所以美味的原因也与其酿造原料“黄柑”有着莫大的联系。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提到:“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安定郡王以酿酒,名洞庭春色。”
正是由于洞庭湖附近所产的黄柑品质极高,芬芳可堪为天下第一。其所酿之酒才能如此美味,令苏东坡都为之倾倒。
柑酒满杯,独有一种悠然的况味。杯中之酒不仅有着醇香芬芳,还有那“举杯即有清风入怀”的悠然情致。
天冷加衣酒暖胃,驱逐这个冬天的寒意;围炉煮酒聚团圆,拥抱这个冬天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