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命运坎坷也突逢转机
出生于1952年的金一南,祖籍江西,是名副其实的将门之后,父亲金如柏是开国少将,先后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建国后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母亲郑织文也是最早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先进学生,在革命后期更是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父辈的革命光辉并没有给金一南带来特权,相反在特殊的60年代,父母被栽赃诬陷,遭受迫害,导致金一南意外沦为“黑帮子女”,彼时初中刚毕业的他被迫当上了烧瓶工。
在简陋的街道小厂、烟熏火燎的车间,十三四岁的少年干着厂里最艰苦的工作——烧瓶子
那段艰难的时期对于金一南来说,更是一场人生涅槃,当时整天灰头土脸、整个人被高温汽灯烤得通红,曾经握笔的手满是水泡…
他白天要在车间赶任务量,晚上还要躲在被窝里写思想汇报,为了不拖累工友进度金一南永远都是最早到、最晚走,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有一次,为了完成一批紧急加工任务,金一南连续36小时无休,手背被车床尾座严重划伤还要继续干。
要不是老师傅当机立断从机床上扯开他,金一南半个手掌都要废掉。
就这样,在工厂里,年纪最小的金一南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老工人,多年后他说:
那段时间是我参军以前最艰难的一段,不过,我也受到了难得的锻炼。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没有比别人更优越的条件,却注定要在同样的时间内,要比别人走更艰苦的路程。
1972 年,金一南终于迎来命运的转机。
那一年,特殊的60年代结束,父亲也获得平反,金一南终于如愿参军。
02
他说:只有我们这一代人走好路,祖国才能发展好
金一南将军这代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童年时期国家正逢经济困难;到了中学又遇见了特殊的60年代;结婚时赶上了计划生育;步入中年遇上机构改革,打破铁饭碗。
祖国见证了金一南这一代人的成长、成才,同样金一南也陪着祖国走过风雨几十载。
对此,他感触颇深:
我们这代人的命运,就是祖国的命运。一想到这里,就常常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总觉得自己这一生一定要干一些事情。
金一南也一向是如此严格要求自身的,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祖国只有保持不断进取才能不落人后。
于是在35岁那一年,他选择自学高考。
在不足3平米的小屋子里面,图表堆满墙壁、书桌、地面,每一张演草纸前后两面都画得密密麻麻,学累了就躺在窄窄的长方桌上,枕个抽屉睡一会,在备考的两年中金一南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磨难。
考中后又因为高龄入学,在刚进入国防大学的时候都没有哪个班敢接收金一南入学,他在图书馆找了份图书整理工作。
自此,图书馆成了金一南的精神家园和天堂,图书馆枯燥的图书整理工作为了他看书学习提供了便利,图书馆工作时期更是成为了金一南传奇一生的重要转折。
14载的图书管理工作为金一南日后的理论研究做出了扎实铺垫,为他的大器晚成打下厚实基础。
那时候为搜集数据资料,金一南跑遍了大江南北,买过十几小时的火车站票,睡过火车过道。
上世纪90年代,金一南正式提出了建设“国防相关信息情报系统”的整体构想,从此,金一南正式进入到了所有人的视线,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03
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金一南这一生曾经无数次被人评价过是“天生的好车工”、“天生的好技师”、“天生的好管员”和“天生的好教师”,只有金一南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有的只是:耐得住寂寞。
当工人的时候,他肯下功夫在无数个静寂的夜晚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烧瓶子的每一个细小的步骤;在学技术的时候,他永远是那个听得最认真的,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机器;14年如一日的图书馆整理工作,金一南在繁琐的工作中不曾懈怠过学习。
不管是烧瓶子的枯燥、技师的辛苦还是管理员的繁琐,几十年一日的教师生活,金一南最终耐住了寂寞,在寂寞中认知自我、不断开拓进取。
可以说“寂寞”就是他成长发展的根基。
如今的社会太热闹了,全民娱乐,唯独缺寂寞。就说我们今天搞科研,很多都是群众运动式的。
做个课题,你一章我一章,最后一拼凑就完成了。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课题组的成果吗?
真正的好东西一定是个人的,是诞生于‘宁静致远’的过程中的。
在和青年人交流中,金一南如此解读“耐住寂寞”。
04
无法沉心静气的当下
回到当下,网络互联的时代,人们时刻都可以活得很热闹,不管任何时间,总能找到同频的人相互取暖,寂寞的状态也似乎慢慢被热闹替代。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感到寂寞时,会非常渴望去狂欢,但狂欢过后,自己收获的不仅没有热闹的满足,反而内心会更加感觉孤独。
社交性的热闹虽然看着美好,但会塞满人的心,蒙蔽人的眼,失去独立的思考性,而这些被热闹夺走的东西的东西,反而会在独处寂寞时中找回来。
这个时代就缺少耐住寂寞的勇气。
一个真正沉下心来、甘于寂寞的人,才能充分了解自己和掌握自己。否则忙碌了一辈子,始终都是在随波逐流,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