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秦桧这个人,我们都不陌生,南宋时期的有名的卖国贼,杀害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奸臣之一,这些事,足以让他遗臭万年,身败名裂,即使他的后人和老乡,难免脸上无光。可今天,我们我们抛开这些历史上的故事来评判这个人,那秦桧这个人也是有值得令人称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进士及第一步步登上丞相、太师的宝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秦桧
1、早年的秦桧
宗哲宗事情,秦桧出生在黄冈地区,后来迁到南京,他的父亲曾经当过县令,看得出秦桧也是一个官二代家庭出身。可他也曾迫于生计,做过几年四书先生,但是,往往居于鸿鹄之志之人,岂能把自己局限在私塾这个一亩三分地,秦桧说过这样一句话:"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后来就一边考学,一直做到太学学正。学正是个什么官职:学正是个基层官职,是配给国子监的助理,相当于行政人员。
小时候的秦桧
2、资源人脉开始出现
2.1秦桧的妻子-王氏
她的祖父叫王珪,宋神宗时期的宰相,相当于秦桧的姥爷是丞相
王氏的家谱
秦桧也是他们家看中的一个潜力股,王氏嫁给秦桧的时候,秦桧才刚考中进士,初入官场的牛犊子,而王家在官场已经树大根深。所以从一开始,秦桧就有些高攀王家,再加上王氏又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女人,秦桧就不得不对其礼让三分。所以秦桧也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秦桧和王氏
秦桧的妻子
2.2宋钦宗赵桓时期
早年的秦桧并非是买主且荣之徒,宋钦宗赵桓时期,秦桧曾经上奏,不应对金国表现太怯懦,随即召集百官讨论应敌之策,金国派使臣来谈割据土地之事,最多割燕山一处,宋钦宗没有答复,秦桧后来的官职属于公事,专为割地求和,由于秦桧觉得有违自己的主张,三次上奏,请求辞去此事,所以说,早期的秦桧还是有爱国之心,并非一味地卖国,也许在当时那样的环境,皇帝都是那样的软弱,大臣们又能如何。
秦桧和王氏
秦桧
后来,北宋政府割让土地三镇(太原、中山、河间),为了求和。由秦桧护送赵桓出使,后作为人质。该事件之后,秦桧被御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吴开推荐,升为左司谏。接下来传说金兵坚持要北宋割地,不然就进攻汴京。十一月,宋钦宗在延和殿召百官商议对策,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不同意。不久,秦桧升任。秦桧就是这样一步步随着割地求和,坐上了丞相的位置。
秦桧
当秦桧从金国逃回来后,他的主张改变了。当时朝廷和宋钦宗时期的官场气候完全不同,朝野上下是一片主战之声。在这种情况下,秦桧向宋高宗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宋高宗表扬他忠心可嘉,升他为礼部尚书,不久又升他为参知政事,官职紧随宰相。原先因为主战,秦桧得到升迁;现在因为主和,秦桧又得到升迁,秦桧晋升的步伐没有停止。
秦桧书法
秦桧和宋钦宗
3、总结:
在宋朝后期,秦桧力赞和议,天下安宁。自中兴以来,百度废而复备,皆其辅相之力。诚有功于国。无论他早期的主战,还是后期主和,他的变化当中还是包含许多哲理,难怪后期许多文人之士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大思想家朱熹秦会之是有骨力,惜其用之错。他是见得这一边难成功,兼察得高宗意向亦不决为战讨计;清代史学家赵翼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
秦桧的升迁也可证明时势造英雄。
秦桧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