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是小寒节气。进入小寒,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就进入了严寒期,人们开始经历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古人却说小寒时节“一候雁北乡”,天气寒冷,大雁反而往北方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我国又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将每个节气的“三候”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下面咱们分别讲讲这三候的意思。
“一候雁北乡”。七十二个物候里,大雁占了四个,分别是:雨水二候候雁北,白露一候鸿雁来,寒露一候鸿雁来宾,小寒一候雁北乡。白露和寒露时是鸿雁从北往南飞,小寒和雨水时是鸿雁从南往北飞。
小寒一候的“雁北乡”一直引人疑惑,大雁需要栖息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沼泽、湖泊边,以鱼、虾和水草为食,秋天大雁南飞是因为北方水面冻结,难以觅食。但小寒时的黄河流域地区正是最寒冷的时候,水面封冻,此时大雁在南方过冬,黄河流域应该看不到大雁从南往北飞过。因为有违常情,所以历史上人们一直在努力对小寒一候雁北乡做合理化解释。
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里说:“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此时阳气动,在南方过冬的大雁觉得热了,开始往北方飞,但并不是飞到了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到立春过后才会飞到北方。这勉强算是比较合理的一个解释,按这个解释,小寒一候的雁北乡并不是两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人们亲眼看到的景象,而是人们对南方大雁的猜测,靠的是想象力。
“二候鹊始巢”。根据典籍记载,“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进入小寒节气的第二候,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雉始雊(gòu)。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雉是一种长得像鸡的鸟,人们也将其叫作“野鸡”。雊这里是鸣叫的意思,是一种求偶的鸣叫。野鸡是一种阳鸟,感受到阳气开始发出求偶的叫声。
上述三候都体现出了阳气的渐显,都是一种回暖的象征。虽然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时期,但是也是气温回升的过渡期。小寒之后,回暖迹象会越来越明显,然后春天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