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教师节?
怎么没有?!9月10日明明就是教师节!
是的,9月10日教师节,国家法定节日,什么时候法定的呢?1985年。教师节才33岁,很年轻。这类年轻的节日,法定与民间的有很多,什么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之类的,越来越多。随着广告促销,鸡汤文,群发短信/微信一波波来,我们也真过上了。甚至过成了负担。不说其它,就说教师节吧。
我们国家,文以载道2000多年,尊师重道看得那么重,为什么那么多年都没有教师节?近两代的很多人,在城里、厂里长大,在乡下长大的,也不太留意细节。现在的古装电影电视剧,也不太考究依据真实。所以,下图这个,恐怕很多人都没见过。
天地君亲师位,堂屋至尊位,家家户户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的传统住宅,一般的人家,都有堂屋。大一点的家族,会有专门的祠堂。堂屋要么没有门,要么门是需要时能全打开,平时只开正中间两扇的形式。正对门的那面墙正中。挂的就是这个:做不起固定雕刻版本的,也会用红纸请专门的先生写一个贴着。这“布景”前面的案台上,才摆放祖宗牌位、先祖遗像之类的。这个“布景”,跟我们没有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之类的节有什么关系?
先说这个“布景”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整栋宅的C位:显赫、至尊之位。家,在我们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家宅家宅,代表一个家的最重要的位置上挂这个东西。但凡有重大的事件,从我们出生、成人、婚嫁再到我们生子、送别过世的老人、逢年过节祭祀先祖,无一不在这个“布景”前完成:你在整个人间走一场的热闹、整个家族延绵不绝的香火,它都一起见证、分享了。
《九品芝麻官》里,星爷演的包龙兴对李莲英讲了这么一句台词:老佛爷是时时刻刻放在心里的,不像有些人,只是挂在嘴上。所以,天、地、君、亲、师,在我们的文化里,并不是某个特别的日子才提出来纪念的——它应该是时刻谨记的。别看师在这五个字里列在最后一个,看看与师在一起的另四个,就知道尊师重道,不是说说而已的。亲,养育你生命。师,教养你安身立命。我们的师门称呼,都跟家里一样的:长辈师父师娘师叔,同辈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在岳云鹏的相声里,我们还能听到一些传统。曲艺虽算下九流,尊师可不是教师节买点礼物,发个群发短信就可以的,郭德纲会打人的。三节两寿(端午、中秋、春节,师父师娘生日),一礼都不可废。三百六十行,虽然礼节各有不同,但行行都是如此传下来的。所以,一直没有单独搞个节的必要。
说到这个C位“布景”,其实故事与细节有挺多,够专写几篇文的了,这里先不细说,这几十年,虽然农村修房子,还是会挂这个,内容、形式都变了,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只是看起来就没那么成系统有讲究了。
天地国亲师,还有各路仙神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就有教师因不满待遇与现状,组织了个集会,倡议搞个教师节,时间定在6月6日,还造成了一定影响。当时的口号,到现在都能用: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承认这个节,在民间造成了一定影响。直到1939年,国民党政府才出台了个教师节,时间定在农历八月二十七,孔夫子生日。不过,我们都知道,那时候正打仗哪,所以这个节日也没推行开,只是后来,稍作修整:把孔子的生日定为公历9月28日和教师节。台湾特别行政区还是这天过教师节。香港特别行政区把这天当教师节到1996年,1997年之后就跟我们一样了。
有教师节好还是没有教师节好,这个咱们不必争论,毕竟我们已经有了几十年。教师节是哪天更不用争,毕竟万世师表孔夫子的生日都想要哪天是哪天。与时俱进,我们适应最重要。
尊师重道,古早也乱过,1200年前,有人重提过,还搞了古文运动,写了著名的《师说》,这个人,是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退之,后人封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他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什么学霸天才,相当于统招没考上211、985,然后读了个函授的那种,在夜校之类的地方教个书养活自己,只是觉得当时社会风气不太好,家里有矿上头有人的都不怎么读书(耻学为师),上班的夜校也是只管收钱卖文凭不管教人的性质,于是这个人就生气了,写了《师说》,并且就在他上班的夜校搞起了改革,什么贩夫走卒说唱卖艺的,求学于他都教,孔子说的有教无类,却被其它人讥为“好为人师”,总之,这个韩愈,就不怎么会讨好人。
这篇《师说》,当然写得很好。今天的师范生、老师、管教育的这些靠这行吃饭的不知道有多少还能背,或记得主要内容,,《师说》文白对照全文,送给我们所有人当教师节纪念,以自省,以共勉。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
感恩教我们走路说话、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的长辈
感恩教我们习字算数,得以走入知识殿堂的启蒙老师
感恩引领我们走上职业道路,得以修业养身的行业前辈
感恩所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
不管你们是不是以教师为业,都应祝你们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