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1762年在伦敦开业,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在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地区开展业务。
1994年,巴林银行税前利润达15亿美元,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型银行中排名第489位。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因其新加坡支行交易员尼克•里森违规从事衍生工具业务而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
缺乏有效内控,跨国银行经营过程中风险管理出现重大疏漏。交易员尼克•里森1989年到巴林银行工作,1992年,出任新加坡期货部总经理,负责交易头寸管理,也负责雇佣交易员和后台清算人员。由于没有建立防火墙机制,里森建立秘密交易账户,多次隐藏交易操作亏损和未经批准的交易头寸。到1994年,隐藏账户累计损失超过2亿英镑。未经内控批准的衍生品交易头寸,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容易迅速放大风险。
误判日本经济形势,逆势投机日经指数、做空日本债券。上世纪90年代,在长周期经济人口拐点、房地产泡沫崩溃、美日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日本股市很长时间都处于漫长的震荡下跌趋势中,而在这种长期趋势中,交易员尼克里森错误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里森构建了做多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做空日本短期利率债券的交易组合。
但市场并未跟随他的预期。一是广场协议后日元连续多年漫长的升值过程接近尾声,日元兑美元汇率在1995年2季度达到最高,市场对日本贸易出口和经济不确定性悲观情绪陡增。二是1995年1月,日本发生阪神地震,市场避险情绪骤起,1994年短暂回升的日本股市又再度回到下跌通道,而国债收益率亦快速下行,其中1年期国债利率从1994年高点2.5%一直下行到1995年最低点0.04%。巴林银行股指多头和国债空头的总组合损失最终高达14亿美元。
百年大行最终破产,全球金融风险传染。1995年,有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最终倒闭。倒闭后,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卖给荷兰的ING集团。巴林银行破产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一是全球股市受到不同程度冲击,二是扰动英镑汇率走低,三是对全球金融业经营产生隐性影响。
巴林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其突然破产的消息在1995年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巴林银行的破产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巴林银行的破产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冲击。投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受到打击,导致股市下跌。这种不确定性和市场恐慌可能会传播到其他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剧市场波动。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使得投资者对金融行业的风险认识加深,对于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更加关注。
其次,巴林银行的破产对英镑汇率产生了影响。投资者对英国金融体系的信心减弱,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英镑汇率的下跌可能对英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巴林银行破产也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波动,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使得这种事件的影响能够传播到其他国家。
对于全球金融业经营而言,巴林银行的破产事件也产生了隐性影响。这一事件使得金融机构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和内控措施。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会加强风险管理措施,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这可能会导致对金融业务的调整和更加严格的监管。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也提醒了金融机构要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那么,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方面,巴林银行在1995年之前积累了大量的风险敞口,可能与其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不当有关。另一方面,1995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对巴林银行的破产产生了影响。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困境,这对巴林银行的投资组合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地震也导致市场的避险情绪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巴林银行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