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其中最美是杭州。但唯扬州瘦西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瘦西湖地处扬州城市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来说,另有一种清瘦。隋唐时候开始建园,“二十四桥明月夜”,及至清代,特别是康熙,乾隆两代帝王都曾到过扬州瘦西湖,皇帝的龙舟,从扬州御码头经保障河直达大明寺平山堂。在河的两边,广建园林,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而清代的钱塘诗人汪沆与扬州西湖做了对比,作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窝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因此而得名,且为人们首肯,至今名播海外。多少年来,单单一个“瘦”字,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
扬州瘦西湖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集北雄南秀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公共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瘦西湖二十四景,像一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绿杨城郭是扬州,而其中的二十四桥,小金山,白塔景区更是神来之笔。
二十四桥景区
【熙春台一二十四桥一小李将军画本轩】
熙春台
所谓“熙春”是取《老子》 "众人熙熙,如登台”之意,表现了一种春日登高,与大自然相融,超然自乐的境界。熙春台与小金山遥遥相对,都处在湖面转折之处,它是当年乾隆皇帝祝寿的地方,因此处处体现出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
所有建筑的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熙春台内的装饰,使用了扬州漆器工艺,特别是这幅壁画《玉女吹萧图》 ,采用扬州磨漆画的工艺,表现出一群唐代仕女欢歌艳舞的壮观场面。
“小李将军画本轩”
典型的南方飞檐翘角建筑,白墙黑瓦,两层之间有水池曲桥相连。小李将军指的是谁呢?据记载,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人称大李将军,他儿子李昭道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人称小李将军。“小李将军画本轩”是按李昭道的画意设计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创了唐代“金碧山水画派”。“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两个扇形窗,东西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不同的角度向窗外看去,呈现不同的景致。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
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单项式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在这里,只看到一座桥,被称为二十四桥,此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但如处处暗示二十四。
也有人说二十四桥应该是二十四座桥,传说是美妙的,有野史说成是隋炀帝的作为,二十四桥即炀帝以歌女数改名,但无以稽考,只能留给后人鉴赏。
宋代沈括是以严谨著称的,他在《补笔谈》中,对二十四桥一一考证,论证扬州确有二十四桥,证明了扬州无愧于“桥乡”的称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 "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
【扬州鼓吹词》说: "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周围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本是文人欢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时有二十四歌女,一个个姿容媚艳,体态轻盈,曾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献上,请杜牧赋诗。
其二十四桥,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
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肪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象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
然而我们对二十四桥似乎也不必作繁琐的考证。倒不如对杜牧诗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股脱的意境去作一番细细的品味,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会有许多中外名人前来观赏这里的景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