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的演变过程,其实也是中国人国家观念的演变。
01
中国第一面象征整个国家的国旗,是晚清的黄龙旗。起初,黄龙旗是三角形的。到1881年,清廷意识到其他国家的国旗都是长方形的,也就改成了长方形。
黄龙旗全称是“黄底蓝龙戏红珠图”。龙是皇权的象征。黄色则代表中国。
从法律的角度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旗就从黄龙旗变成了五色旗。但实际上,在这之间,还有一个短暂使用的铁血十八星旗。
铁血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使用的军旗。起义之前秘密制作了多面,并在起义中使用。
这面旗帜的寓意是:黑色象征武器,也就是暴力革命。9个尖角代表传统上的“九州”,18颗黄色圆星代表关内十八行省。黄色还代表炎黄子孙。
辛亥革命爆发次日,鄂军都督府开会,决定以铁血十八旗为开国后的国旗。但是,到了1912年1月3日,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宣布停止使用铁血十八旗,国旗改用五色旗。
做出这种改变的原因,意义重大。
02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革命党人宣传动员革命时,用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推翻满洲人政权,建立汉族政权。这个口号在积聚革命力量上很有效果。如果革命持续多年,这个口号的作用会很大。
但推翻满清的过程,比预想的要快得多。武昌起义其实是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的兵变,没想到却引发连锁反应,清政府很快就垮台了。
迅速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马上意识到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继续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和铁血十八旗这样的旗帜,国家有分裂解体的危险。
明朝后期,国力下降。周边很多地区都脱离了明朝的统治。清朝建立以后,四处征伐,大幅扩张领土。东北地区、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都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满清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
清廷对境内的不同民族实施不同制度。当代有“一国两制”。满清其实实行的是“一国多制”。内地十八行省沿袭了明朝的行省制,但在其他地方实行将军辖区等不同制度。
这样一来,内地十八省就成了一个地理上的明确概念,带有强烈的民族意味。下图就是清朝时来华的外国人绘制的十八行省图。
这十八个省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含台湾)、广东(含海南岛)、广西、云南、贵州、直隶(含京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对革命者来说,如果能光复这十八省,其实就很不容易了。他们开始基本考虑不到边疆地区的问题。但辛亥革命成功得太快了。这时候,十八省以外的边疆地区就是必须考虑的大问题了。
对这些边疆地区来说,征服他们,他们表示效忠的,是清廷。如果清廷垮台,他们的效忠也就没有目标了。换句话说,可以自行其是了。如果这时,新建立的民国政权,只说“十八行省”,以铁血十八旗为国旗,中国很有可能就此四分五裂。
03
在这个历史关键点,孙中山、袁世凯等领导人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的历史经验,抓住了主要问题,立刻停止“十八行省”的说法,改为推行各民族共和,维系国家的完整统一。这就是把铁血十八旗改为五色旗的根本原因。
事后回顾,这个关键点颇为惊心动魄。如果当时主事者是缺乏政治经验的愣头青,或者优柔寡断之辈,中国是有可能丧失大片边疆地区,退到长城以内,只保留住内地十八省的中等国家。
要知道,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后来继而兴起的民族国家土耳其,就只保住了安纳托利亚半岛这一小块地盘。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丧失了。土耳其人至今衔恨不已,但关键的历史时机一旦错过,就没法挽回了。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要强得多。中国的国运也足够好,保住了辽阔的国土,为国家的复兴打下了基础。
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通过决议,使用五色旗作为国旗。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组成,分别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
1928年,北伐胜利。用青天白日旗取代了五色旗。青天白日旗是孙中山最初倡导的,但在民国初年,没被采用为国旗,而是作为海军旗。北洋政府被推翻以后,青天白日旗才成为国旗。
青天白日旗,全称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象征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也代表民族主义。“白日”象征光明坦白、大公无私。“红地”象征革命党的热血。红色也代表民生主义。
青天白日旗也是辛亥革命早期就开始使用的一面旗帜。孙中山对这面旗很有执念,一直希望能成为国旗,但民初更为各方势力共同接受的是五色旗。国民党政权建立以后,孙中山的愿望才变成现实。
04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五星红旗成为国旗。从黄龙旗,到铁血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到青天白日旗,到五星红旗。中国国旗的演变,其实包含着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的变迁。
黄龙旗的含义就是“朕即天下”,国家和皇权融为一体。
到了铁血十八星旗,一方面强调“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以,以汉地十八省的象征,作为国旗的主体部分,但另一方面,也把皇权的概念去掉了。代表国家的,是具体的地理和人民。
五色旗的关键,则是把地理和人民的概念扩大了,扩大到多民族和内地-边疆一体化的程度。这表现出了国家建立初期,防止国家分裂的强烈需求。人民和地理的概念,直接表现在国旗上。
到了青天白日旗,就出现了转折性变化,不再直接表现国家的地理和人民了,代之以若干抽象的道德概念,青天、白日、满地红,都象征崇高的道德。也表明,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地区已经相对稳定,国家大规模四分五裂的危险已经过去。这时的国家观念需要的,是抽象的道德信念。这其实表现国家建设已经进入更深一层的阶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是国家观念的继续发展。红色象征革命,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即工农士商。四颗小星拱卫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从皇权,经过局限性的地理和民众概念,扩展到全局性的地理和人民概念,再扩展,就突破了具体,达到了抽象的道德层面。到了新中国,则具备了革命、国家领导核心和阶级团结的概念。
在这个历史演变过程中,从皇权出发,到地理和人民,到维系国家的道德观念,到阶级团结和国家核心。这些先后出现的国旗意象,既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认知的不断深化,也是中国国家结构不断变迁的外在表现。
这其中的思想史变迁,可谓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