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父亲节。相比较于母亲的慈祥温柔,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父亲的形象是不苟言笑、顶天立地的。
相比较于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父亲更多是扮演者家庭顶梁柱的角色,但是当孩子需要时,他会倾其所有。今天就通过6句成语,和大家一起领悟和读懂中国式父爱。
过庭之训
在《论语·季氏》中有记载,孔鲤因快步经过庭院,受到父亲孔子诗、礼的谆谆教诲。(“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在孔子的教育中,不学《诗》,在周旋应接中就无法开口;不学礼,就不懂做人立身的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谈吐反映了他的学识和修养。语言丰富,修辞多样,善于表情达意,学诗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学礼,自身不立。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注意礼貌礼节,注意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和规则,以礼修身,用礼行事,便可达到促进人际和谐的目的。
虽然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父亲在对子女耳提面命的背后,其实深藏着对于孩子成才的期望,希望孩子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父为子隐
在《论语·子路》中有记载,子曰:“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父亲对于子女的呵护和爱护,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甚至有些时候,父亲不惜违背道义,也要帮子女们打圆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大事情,都是会第一时间想到父亲,希望父亲能给予一定的帮助,而父亲无论子女提出怎样的问题,都会尽自己全力帮孩子解决问题。
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会将爱意藏在行动里,铸就温柔且刚强的底色。
声色俱厉
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大部分家庭都是严父慈母。相比较于母亲,父亲在孩子面前更多是唱黑脸的那一个人,总是声色俱厉的,对孩子严加管教。在早年间,经常出现父亲板着脸训斥孩子,甚至出手教育孩子的情况。
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父亲那一句句呵斥,其实都是一片良苦用心,他们通过严厉的词语,只是希望我们能多长教训,在将来的生活中少走弯路。但是有些时候操之过急,又不懂得表达,只能通过呵斥或者动手来让孩子长记性。
饱经风霜
古诗有云:“殚精竭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父亲起早贪黑,奔波操劳,甚至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父亲经常是在外奔波的。
而当孩子们逐渐长大,也独自打拼的时候,父亲也在生活的蹉跎中慢慢变老,皱纹也爬满了父亲的脸庞。
可是这就是中国式的父亲,为了孩子,就算饱经风霜,亦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言传身教
《后汉书》记载:“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中国式的父亲,很少会喋喋不休的捞到,更多的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对子女言传身教。
对内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肩负着家庭的重担;对外他是家庭的门面,各种大事都需要他拿主意。而父亲在处理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所展现出来的担当与智慧,其实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者自己的子女。
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其中早已浸润了父亲的无声教导。
舐犊情深
古语有云:“犹怀老牛舐犊之爱。”父亲对于子女的爱,更多是默默关怀。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里面,父亲是不善言辞的,绝大多数的父亲,他说不出口“我爱你”。
但是父亲对于子女的关爱,早就浸入到生活中没一个细节,对于子女的关爱,更是融入父亲的血脉之中,终有一日我们会明白,这就是中国父亲的深情与苦心。
父亲对子女的爱,从来不是为了有朝一日的报答。
父爱深沉无私,只盼着孩子能平安长大,幸福到老。
但为人子女,亦要知恩感恩,父亲节到了,别忘了祝父亲节日快乐。
也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健康长寿,晚年无忧,在变老的路上,一路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