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统一全国后,百废俱兴。隋文帝杨坚厉行节俭,着力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快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使得隋朝短时间内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
然而,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动辄上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了加强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夫多达数十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征辽东,迫使大量的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得百姓无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隋朝末年,百姓为了逃避兵役和徭役,被迫采取了“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老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百姓忍无可忍,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起义首先爆发在受迫害最深的今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濒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至此盛极一时的大隋王朝随之灭亡。